|
校园资讯
2005年12月16日9时许,京东校区艺术设计与传播系04广告四(1)班正在上英语课。当记者贸然推开教室后门时,眼前的情景令我多少有点意外。安静的课堂只闻女教师清亮的声音,讲台下,几乎每一个人都听得那么专注,谁也没在意推门的声音——到课率98%,瞌睡0。
下课铃响了,老师满意地说:“到这个班上课,再累一点我也愿意。”同学自豪地说:“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,是老师说大家班的课堂纪律最好。”
一
谈到04广告四(1)班,艺术设计与传播系副主任张叶佑如数家珍般滔滔不绝。“有的学生最怕上英语课,有的班缺勤的多,但这个班就完全不一样,”张主任说:“早读晚自习,有的班有些同学点个名就去吃早点了,晚上空着手过来,连书也不带,一坐下就谈天说地,但这个班就完全不一样。人人课桌上都摆着书,风气体现出来了!”
一边听着张主任的先容,记者对04广告四(1)班的印象渐渐清晰起来。
这个班不仅课堂纪律好,团队精神也特强,每次比赛活动都搞得风风火火。篮球是全系第一,唱歌是全系第三,黑板报比赛也夺得优胜……
这个班到课率一般在96%以上,作业率92%—93%。这个班获奖学金的有13人之多,最近还有同学夺得网页设计第一名。
班上没有打架违规受处分的,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。前些时,有窃书者专偷课本去卖,不少班都城门失守,而这个班却没有丢一本书,为什么呢?门锁得牢!
尽管班里也有不少贫困生,但开学之初缓交部分学费的人数和金额是全系最少的班级……
多好的班风!
二
班风,是一个学校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之一。班风是什么?班风是一种班级学问,是全班同学自觉认同的一种信念和行为!
和张叶佑相比较,04广告四(1)班班导朱明伦这位蓝天培养的年轻人就显得沉默少语。向他问及这个班级学问建设的情况,他只是用十分简单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作答。
“出勤率、纪律、卫生我都抓,但我觉得还是要治本。”
怎么才能治本呢?朱明伦从2004年9月走马上任之后,就始终扭住“做一个当代大学生的主要认识和前进方向”的命题不放松。三个学期来,他开了大大小小50多次主题班会,开了上百次班干部会,和同学进行了好几百次谈话和沟通,始终是扣住了这个主题。“我想让同学们对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有个理性的认识。”
朱明伦从包里小心翼翼拿出一本封面设计挺时髦的小册子,说:“这个请您看一看。”
这是一本同学们围绕班风谈认识谈体会的专刊《班风·学风》。为了编好这本专刊,全班62位同学就有53人拿起笔,然后,又把选入23位同学文章的小册子发到每个同学手中。真可谓“从群众来,到群众去”,真可谓“部分关注和思考转化为广泛的关注和思考。”班级学问建设做到这个份上,不得不令人叫绝。
三
尽管册子里的文章文笔略显稚嫩,但文字中闪烁着的理性光芒,却让人眼睛一亮。你听,“形成良好的班风、学风不是某个个体能办得到的,这需要班级中每个人出自内心的一种责任感、荣誉感,并付诸行动才能实现的。”说得多好!
用理性来指南实践,这是广告四(1)班班级学问建设实践的一个总结。朱明伦要把全班不同思想认识的同学统合起来,当然并非易事。不过他有一个法宝——首先培养集体荣誉感。
从组班的第一个班会“我的班级我的家”,到后来的每一次全系组织的比赛,到班里的每一项活动,他都十分注意把每一个同学的情感煽动起来,把每一个同学的激情调动起来,把每一个同学的关注度集中起来。
去年开校运会,体育委员来向朱明伦报告:“班导,没有人报名?”
朱明伦反问:“你报了没有?”
“没有。校运会是以系为单位的,我想……”体育委员不在意地说。
朱明伦顿然严肃:“那你愿意让04广告四(1)班消失掉?”
体育委员没有说什么,报名去了。结果这个班有8位同学贴上了运动员的号码。
还有一次卫生检查,有同学没有打扫卫生,被扣了分数。听完卫生委员的反映后,朱明伦首先批评的人是卫生委员,他说:“知道有人没扫地,首先要弥补,然后再追究责任……”
正是经过无数次的苦口婆心,潜移默化、润物无声,在04广告四(1)班的同学心中人人都架起一杆不对称的称——重的这一头是班级,轻的这头是自己。用班长杨禄的话来说,就是“如果自己的事和班级的事冲突,同学们首先考虑的是班级,考虑的是会不会影响班级的声誉。”
团支书李婷婷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件事。
班上有位同学胆囊结石,疼起来在床上打滚,医生让他学期结束后再动手术。但这位同学却只要不算太疼就尽量坚持上课,有时在上课疼起来咬咬牙挺住。他说:“我不想影响班里的到课率,让班导操心。”
四
“其实病了还是应该休息的。”朱明伦轻声对记者说。“不过,这样的典型使我感动。”
让朱明伦更感动的典型还有班上的一位叫石红的女同学。石红是蓝天的又一位无臂学生,尽管遭遇这么大的灾难,但她始终一脸灿烂,笑容有时比健全人还多出几分。不仅生活乐观,而且学习努力。于是,石红便成为班上一面旗帜。“我在平时和同学交流中,常常要提到石红,她在没有手的情况下,学得这么好,大家这些健全人为什么做不到?”
记者见到了石红。她却激动地说:我要感谢班导的关心,感谢同学们的关心。原来,为了照顾她的生活,班导特地安排了“专人”和她住同一寝室。“大家对我都好,有个什么事,大家都会帮。”
在学生座谈会上,有一位叫王东风的同学就是石红的“粉丝”,他很推崇她,也乐于帮助她,把石红看作是自己的妹妹。他说:“同学们互相帮助,在大家班已经成了风气。团支书李婷婷就常常帮我学习素描,只要我说一声,她立马就过来了。”
李婷婷是苏北人,爸爸在外打工,好容易凑了4000元钱寄给她买电脑。后来,听说班上一位同学交不上学费,她一伸手,就把4000元借出去了。
同学们告诉记者,这种师生、同学间的融洽氛围,是靠沟通得来的。在这个班,并非没有矛盾、没有意见,但这些矛盾和意见都在平等真诚的沟通中消融化解。
11月20日在以“学风班风”为主题的班会上,几位平常学习不带劲的同学踊跃发言,针对班导提意见,讲了些重话。后来系主任也来参加了,这些同学仍然口无遮拦。班会上,班导只是坐在一旁认真地听着,会上始终是那个表情。散会后,朱明伦主动找到几位同学谈心,还召开班委会认真讨论采纳这些同学提出的合理的建议。
“朱老师刚来时也是有个性的,但现在他的棱角磨圆了。”张叶佑这样评价朱明伦。
五
在04广告四(1)班有个特殊的责任制,把每个同学座位范围划定个人承包责任区,每个人要确保桌面椅下无纸屑垃圾。
当然,这并非“各人自扫门前雪”,责任区划好之后,不仅乱丢纸屑现象杜绝了,而且连班上的地面也常用肥皂粉擦洗干净,墙上的脚印也用涂料涂盖掉……
朱明伦告诉记者:“建设好的班级学问,制度不可少。”
而记者在班上看到,这里的制度并不仅仅是写在纸上、贴在墙上,而是写贴在同学的心上和行动上。在这个班,早读、上课、晚自修,谁到谁没到为什么没到,都由班干部详详细细记录在案,每周一公布;在这个班班会有教案;班委会有记录;团学工作有规章……不折不扣,不松不懈,雷打不动。
严格的要求和自觉的行动水乳一般融合在一起,这种境界有时真的很奇妙。
六
“班风无价。”
京东艺术设计与传播系主任吴鹏特地为04广告四(1)班编的《班风学风》专刊中写了序言。他说:“有人说真诚无价,有人说友谊无价,有人说爱情无价。我以为,对一个学校来说,良好的班风、学风是无价的。”是啊,良好的班风,给一个班的学生以健康成长的环境,给他们前进的动力和方向,让先进更先进,让落后变先进,让人人都成为对社会对家庭的有用之才,价值几何,谁也无法估量!
版权所有?江西科技学院 网站维护:江西科技学院图文信息中心